净慧长老:道德修养不仅是精神财富,同时也会带来物资财富。古人讲:依仗他人权势而来的富贵,如同花瓶中的花朵,很快就会凋谢;凭借功劳而获得的富贵,如同盆景一样,环境有所变迁就会枯萎;只有以道德感召而来的富贵,如同山中的野草一样繁荣昌盛,生生不息。
感情要以般若智慧净化 , 财富要以合理方法取得;事业要以善法精勤创造 , 信仰要以正见深入体验。(日勤必成)
在三宝面前说话一定要注意,尤其是佛像、僧人呀,千万不要拿来开玩笑。佛在世时,有一个比丘...他正在跳的时候,被别人看到了,那个人就讥嫌说,“你看,这个人像猴子一样在跳。”就是这一句话,那个人受了很大的苦报,然后还多生多世生在猴子当中。由于对境殊胜,田力很强,所以就感很重的苦果。
延参法师:有了一个好心情,就是一个好世界,有什么稀奇,有什么牵绊,活一场生命的悠然,宁静安详,自在逍遥,世间本没什么颠倒,是自己把人生活成了一场玄妙。幸福生活,从破除迷信开始。
念佛、持咒,嘴上念,心里不念,有什么用呢?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,不在于形式,主要是心的改变。
弘一大师/改过十训 1、虚心;2、慎独:头顶三尺有神明,不畏人知畏己知;3、宽厚:圣贤处事,惟宽惟厚;4、吃亏:君子肯吃亏,小人好便宜;5、寡言:孔子云“驷不及舌”,可畏哉;??6、不说人过;7、不文己过;8、不覆己过;9、闻谤不辩:何以息谤?无辩即可;10、不嗔:一念嗔心,能开百万障门。
人和动物同样具有如来藏,面对苦乐的感受也是相同的。人人慈悲为怀,不起杀念、不杀生、不造杀业,世间自然安和乐利,与刀兵劫绝缘。护生、放生,就是最实际的爱心、最具体的慈悲愿行。--海涛法师
对于他人做好事,我们应该给予助力,不应心存打倒对方的想法。人类的文明是众人心血智慧所共成,彼此助成,彼此合作,才能造福社会。
小,不能忽视,涓涓细流可以成为大海汪洋。
现在的学生,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的知识和技术,但是毕业以后几乎都用不上,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。为什么呢?因为没有好好发愿。“愿我所学的这些东西,都能成为利益众生的一种方便。”愿力不可思议!如果能坚持这样发愿,以后一定会有广大的事业,获得世出世间的一切成就哦!
父母生了孩子,总以为是我的,是我的一部分,是我的延续。孩子长大了,才发现他根本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。而孩子跟父母的关系,也有报恩报怨,讨债还债之分,并非都能如你所愿。做为父母正确认识和孩子的关系,建立健康的爱和尊重,这是做好父母的重要条件。
「民国十一年初,定海知事陶在东向上呈文,概述了大师出家修行及在普陀的道德感化事迹,获得大总统所题赐的“悟彻圆明”匾额,府县两级政府把匾额送到普陀,香花供养,盛极一时。谁知大师对此事置若罔闻,说:虚空楼阁,自无盛德,惭愧不已,荣从何来?」辑录《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》·余池明著
如果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,伏断见思惑,就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净土。如果进一步地分破无明,就是理一心不乱,能够破一品无明,乃至于多品无明,就能生到实报庄严土。所有的无明烦恼断尽,福德智慧圆满,就能生到常寂光净土。
「涵养,全得一缓字,凡言语、动作皆是。」《格言别录》
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“佛”字是指释迦牟尼佛。他来到这个世界示现八相成道,历史悠远。曾做大悲菩萨,发愿娑婆世界人寿百岁时,示现世间拯救众生。佛是一切种智者,他自己觉悟了也要令一切众生从无明大梦醒来。他唯一的目的是让我们出离轮回之苦,契证涅槃自性之乐。在末法时期能听到念佛一法,要感恩。